舍利子由来之迷
舍利是指佛祖释迦牟尼(即《西游记》中的如来佛)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和珠状
宝石样生成物。据传,2500年前释迦牟尼涅槃,弟子们在火化他的遗体时从灰烬中
得到了一块头顶骨、两块肩胛骨、四颗牙齿、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
身舍利子。佛祖的这些遗留物被信众视为圣物,争相供奉。在历史烟云的变幻中,绝大
多数舍利被散失、湮没、毁坏。不幸中的万幸,1987年在法门寺的地宫中发现了许
多唐代古物,这颗世界上惟一的佛指舍利即在其中。出土时,佛指舍利用五重宝函包装
着,高40.3毫米,重16.2克,其色略黄,稍有裂纹和斑点。据史料记载,唐时
,该舍利“长一寸二分,上齐下折,高下不等,三面俱平,一面稍高,中有隐痕,色白
如雨稍青,细密而泽,髓穴方大,上下俱通”。所记与实物吻合,只是颜色因受液体千
年浸泡变得微黄了。
在上述几种舍利中,珠状舍利子的生成至今是个谜。这种舍利子并非虚无缥缈的传
说之物,因为在现代修行的佛教人士当中,圆寂火化后,也曾有此现象产生,尽管个例
罕见。曾有报道称:苏州灵岩山寺82岁的法因法师圆寂火化后,获五色舍利无数,晶
莹琉璃一块,且牙齿不坏。尤为奇特的是,火化后其舌根依然完整无损,色呈铜金色,
坚硬如铁,敲击之,其声如钟,清脆悦耳,稀世罕见。遗体火化,不仅是个燃烧的过程
,其实也是个熔炼的过程。上述珠状舍利子是身体中的哪些成分熔铸而成的?我们普通
人,死后火化时有些人是否也能生成些舍利子?有人分析,佛教界的一些修行之士之所
以能够生成舍利子,与其长期素食和饮山泉水有关。菜蔬和山泉中富含各种矿物质,经
几十年积累,人体各部含量很多,圆寂火化后便“炼制”出了舍利子。此说是否正确,
有待进一步研究。
|